东方巨响60年 | 夏云南:童年记忆与老兵情怀

作者:夏云南 2024-07-19 15:58:05 华语有约 浏览:136


童年记忆与老兵情怀

□ 夏云南

             


1964年金秋十月,那是一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年月。彼时的我,那年仅8岁,正读小学二年级。至今我仍清晰地勾勒出10月底那个特别的傍晚。在我祖堂屋前的那块空地上,有几个社员正忙碌地挖着洞,随后竖起了两根高高的竹杆,接着在竹杆之间拉起了宽宽的银幕。

夜幕悄悄降临了,场地上人头攒动,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满怀期待地聚集在此,只为观看一场即将放映的电影。我们这些小孩子,因个头矮小比不过大人的身高,离银幕近的好位置,早已被那些连晚饭都顾不上吃的同伴们抢先占领了。我们这些后来的孩子,只能想办法寻找自己的″观影宝座",有的就近爬上草堆,有的灵活地攀上了树杈,还有的上了稍高些的土巴墙上。

那晚据说是要放新闻纪录片,内容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地区爆炸成功。听着大人们兴奋不已地谈论着这一重大喜讯,他们有的神情中满是自豪与激动。言辞间都在强调这是让国人振奋、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从此在世界舞台上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挺直腰杆、扬眉吐气了。然而,对于我们这些尚处于童年懵懂时期的心灵来说,这样的话题似乎太过深奥遥远,我们并不清楚原子弹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是单纯地觉得那或许就是过年时放了过比我们放大炮威力更大、更响的超级大炮而已。

电影开始放映了,我们眼晴紧紧地盯着银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只见那一个个镜头一闪一闪地切换着,报时员一秒一秒地数着。当数到最后一声″起爆"时,那颗原子弹在万籁俱静的孔雀河畔出现了一道强烈的闪光,地面上迅速升腾起一个巨大的火球。接着滚滚烟云在空中翻卷,渐渐地升起一朵绚丽无比、美轮美奂的蘑菇云。那蘑菇云不断膨胀变大,其壮观之景令人叹为观止。现场有许多穿着军衣的人激动地欢呼雀跃,把帽子高高抛向天空,高呼着振奋人心的口号。还有几位干部模样的人相互紧紧地握手、拥抱着,有的人甚至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两位女军人戴着墨镜向空中望去的特写镜头。而缘份总是妙不可言。在2023年10月16日,我有幸在洛阳参加举行《马兰花开》新书发布会上,竟然见到了其中当年在试验现场上戴墨镜的那位张明玉核大姐,并一起留下珍贵的合影。电影场外,不知是哪位社员还燃放了一个长长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庆祝着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不少在场看电影的人随着银幕上的人物一同欢呼鼓掌,银幕内外一片热烈互动,仿佛我们也置身那令人热血沸腾的现场。

然而,我做梦也末曾想到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0年后的1974年底,我竟拥有了难得的机会,从家乡凉亭中学应征入伍,光荣地加入了人民解放军行列。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我西出阳关,来到了当年那充满神秘色彩的核试验基地一一马兰,在这里度过了宝贵的青春岁月。

那些年,我用生命为民族注入不屈的灵魂。在场区,我见证了罗布泊,深入到意味干旱之山的库鲁克塔格山的腹地,住在维语意为″石头滩"的乌什塔垃前龙口,也不时到过后龙口。我了解了以″察汗通古″命名的红山,看到那里座落着″将军楼"、核研究所、防空洞和陈开甲旧居。多次走过从东村榆树沟通往罗布泊的搓板路。在英雄的北山望着对面英雄的莫合尔南山。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南山有座″伟人山",到后来有人仔细观察山势,才惊奇地发现其酷似毛泽东主席仰倘在那里与日月同辉。又想起近在咫尺的甘草泉、六公里,还时常想起兴地、东大山哨所、开屏村、木兰村、孔雀河以及黄羊沟、″720"″596"等这些鲜活的地名与神秘的代号。我曾路过″五七″煤矿到干草湖边去执行核试验保障任务,在那里见证着戈壁滩上如梦如幻的″海市蜃楼"奇观。在北山10公里主控站,我亲手安装了家乡蚌埠柴油机厂生产的两台大功率柴油发电机。当我看到家乡的产品出现在遥远的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时,心中涌起一股别样的亲切与激动,这是家乡的荣耀,也是我内心深处的骄傲。

从入伍的那一天起,我们战斗在戈壁滩,鏖战核试验场,将青春与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国防事业。我们从事的工作,因为要严格遵守国家的保密制度和军队的保密条令。作为军人,我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守口如瓶,坚决遵守铁的纪律。真正体现了″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直到1996年7月29日,我国成功进行了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也就是在这一天,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暂停核试验。这期间,我们这些退役老兵,即使回到家乡后的20多年里,依然坚守着″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格言,真正体现了每一位老兵严于律己、对党忠诚的高尚品质,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与素养。

时光悠悠,岁月流转。那些童年的记忆如同璀璨星辰永远镶嵌在我心中最深处,而那老兵的情怀,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永不熄灭,时刻激烈着我砥砺前行。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怀揣着那份坚定与执着,那份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热爱。

童年的那场电影,是我对国家强大的最初感知。它如同一颗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对祖国的崇敬和自豪。而后来在马兰的岁月,则是我用青春和汗水浇灌这颗种子,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无论是童年的懵懂好奇,还是青春的热血奉献,都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如今,虽已时过境迁,但每当回忆起那些往昔,心中依然澎湃着激情。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是一代代马兰人共同铸就的辉煌。我深知,这一切的背后是国家强大的支撑,是无数科技人员以及名行各业劳动者的默默付出。他们用智慧和勇气,为我们的国家开辟了一条通往繁荣富强的道路。

作为曾经的一代马兰人,我将永远铭记那段历史,将这份记忆传承下去,让后人知道我们的国家曾经走过怎样艰辛的道路,取得了怎样的伟大成就。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同时,也要激励他们在新时代继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虽然带走了青春的容颜,却带不走那份深深的情怀。我相信,无论时光如何变迁,那份对祖国的热爱,对马兰岁月的怀念,将永远在我心中流淌,成为我生命中永恒的旋律。


作者简介:

夏云南,网名马兰有约。1974年12月入伍,曾服役于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现赋闲喜习作诗词散文、自由撰稿,其作品在多家报刊杂志社和金榜头条微刊平台上时有发表。著有诗词集《马兰有约》和《从宿松出发一一拾零集》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