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刍议

2022-05-11 16:12:20 浏览:1212

作者|张建忠

一、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

1、校园布局随意化。校园布局缺乏整体感,和谐感。建设校舍也是“见缝插针”。

2、突出制度管理而忽视文化熏陶。一些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时,片面地强化制度管理,注重制度约束,而不注重营造文化氛围去诱导学生,没有把制度管理提高到文化层面来建设,校园成了冷冰冰的制度框架。

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似的残缺型的文化建设。通过调查发现一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只停留在贴几张标语,喊几句空号,装几副展板,刷几面墙壁,连最起码的“三风一训”都没有。

4、应景似的活动开展,缺乏长效机制。似乎办个活动、喊个口号、打个标语就是建设了校园文化。而这些远非校园文化的全部。同时为了完成上级的布置的活动,临时开展一些应景活动,缺乏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

二、加强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1、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要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前瞻性、传承性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指引着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蓝图。因此校园文化方案的制订不是一时冲动的决定,而是立足校情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制订的长远的规划,是一所学校办学的理念发展的导向,是学校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因学校人事、时间的变化而随意改变或停止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

2、校园文化建设要主题鲜明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有鲜明的主题。一般来说,校训作为校园文化的主题,是较好的选择。因为校训是不会变化的,这就保证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稳定性、传承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一百多年来,清华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一直围绕这个校训为主题展开建设的。虽历经风雨,但保证了文化建设的一脉相传。

3、校园布局要科学合理彰显文化气息

校园布局不是划一块运动场地,盖几栋大楼这么简单的事。校园总体设计应以尊重自然为前提,使校园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创造符合校园精神特征的优美的文化型校园。诸如,建筑物的命名、造型、色调,与周围景观的映衬等。

怀远一中南校,有多处古建筑,学校在历次扩建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打造古色古香的校园文化,特意在建筑物的造型、色调上追求相互映衬、和谐统一,成为我县乃至全省文化味最浓厚的学校。

4、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校园精神文化的主体是师生,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突出人本文化建设理念。

(1)引领教师学习形成教师文化

教师的个人文化融汇成学校的整体教师文化,受学校主文化的影响、制约、控制。但另一方面,教师文化又反过来丰富、促进学校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2)养成教育是良好学风形成的切入点。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习惯尤为重要。因此,针对中小学生就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入手。

茆塘学校采用让学生背诵《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而达到“知”的目的。然后再通过少先队这个组织来监督“行”, 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多年,成效显著。

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雅趣,固化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

只有学生有了良好学习习惯,那么良好学风也就“水到渠成了”。

5、班级文化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班级文化是“无声的润物”,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影响并制约着每个学生及整个班集体的发展趋势及学习前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6、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的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的监督机制。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一所学校的校园建设方案的制订凝聚着全体教师的心血,指引着学校发展的方向。

为了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承性,我们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要对所属的学校的校园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确实科学合理前瞻性强,就同意执行,并备案。形成备案有如下好处。首先,可以督导学校在人事交接时,保障方案的继续落实。其次,在上级对所属学校进行资金、物资投入时,可以参照该校方案,合理科学助其校园文化建设,避免重复浪费。

总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活动中,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课改工作能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将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