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我想说的心里话

我想说的心里话

文|陈书昌 孙学文


(一)

我当兵当在那天山脚下,

我当兵当在那戈壁滩上,

我当兵当在那妖魔山下,

我当兵当在那博斯腾湖畔,

我当兵当在那美丽神秘的地方,

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马兰。

马兰,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一个盛开美丽马兰花的地方。她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那里有辽阔的牧场、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马群,还有生生不息的少数民族兄弟。民族兄弟长期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蓝天、白云、高山、流水、草原铺展油画般的画卷。生活在这里的民族兄弟大气豪放、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新疆是个好地方,马兰是个好地方。

这个地方更多的是茫茫戈壁和一望无际的沙海。在戈壁滩上坐上四轮军用卡车,跑在那搓板一样颠簸的路上,很难看到村庄和人烟。没有到过新疆,你真不知道新疆有多大,祖国有多大。天山、戈壁、博斯腾湖、天池、火焰山、吐鲁番盆地都镶嵌在连绵不绝的群山和荒漠之中。她在我当时的印象中就是一个“大”字。

对于马兰,在我当时的认知中,不知道的东西还有很多。说她神秘,是因为60多年来她在中国的版图上没有被公开地标注过;说她神秘,是因为她是我国核试验基地,是中国最高级别的军事禁区;说她神秘,是因为她是原子弹、氢弹、核利剑爆炸的地方,是中国核武器的摇篮;说她神秘,是因为她还是一座兵城,有多少热血青年投入了马兰的怀抱。

刚到马兰时,我却不能准确地说出这是什么地方,她的通邮地址代号“永红”。越是神秘的东西,人们越是想知道的东西更多。听老兵说我们这个地方,头枕着天山脚,脚踩着博斯腾湖,身子就躺在那茫茫的戈壁滩上,当时就是这样形象地比喻她的。这样也基本弄清楚马兰的大致方位了,那就是在祖国的西北、大西北,在天山的脚下那广阔无垠的沙海上。

白驹过隙,岁月如烟。我离开这个地方有四十年啦!这四十年里我有多少次梦回那天山脚下、戈壁滩上,回到曾经的军营---马兰村场站防化连。

在部队我从一名战士、文书到班长,成长为一名信仰坚定、吃苦耐劳的战士。在部队感悟最深的是战友之情,这个“情”,与亲情、友情比起来,是那般真挚,是那般让人热血沸腾。革命的友谊之情和为壮丽事业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则更真实、更到位、更加令人陶醉。

四十年来,我忘不了四年的军营生活。我的马兰,我的妖魔山,确实有着无尽的思念,有着深深的眷恋,有着梦境般最美的回忆。我想说的话儿是那样的多,我想这不仅是我想要说的话,也是我的防化兵战友一样有的心声和想说的话。

(二)

我出生在一个铁路家庭。高中毕业就当了兵,当时我只知道当的是特种兵,至于是怎样的特种兵,则一无所知。

1978年12月22日,我同大同籍应征入伍的102名热血青年,登上了北上的军列,向北向西一直向祖国的大西北新疆进发,经过六天七夜的行程到达吐鲁番火车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河沿火车站,即8023兵站。第一次乘坐这样的闷罐火车,虽然是铁路子弟也只是见过这样的车皮,还没有亲身体验过;第一次这样长时间的吃喝都在兵站和车上;第一次离开家乡要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哪?全然不知。一路上我思绪飞扬,想得很多很多,很美好,也很憧憬!好像是太多的第一,也确实是当时的我想得太多啦。想想这102名战友都一样,都是背负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更多的是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了祖国、为了国防、为了实现青春宏愿,踏上了这北上的军列。想想也是非常光荣的,正所谓,“一人当兵,全家光荣”,这样想我心里就踏实了许多,心情还是很愉快的。

在兵站休息了一夜,我记得睡在稻草铺的地铺上,两位战友两床被子,一铺一盖,这样凑合了一夜。

第二天晨曦,我们乘坐接新兵的军用卡车,奔驰在天山盘山公路上,整整行进了一天,山很高,也很险,军卡的大致方向一直是向西向西再向西疾驰,这样在西斜夕阳余辉的拂照下,来到了空军马兰村场站军营。

我依稀记得,快到部队之前,汽车是在一个较大的坡底行进,上了坡后,眼前隐隐约约地看见一片树林,啊,那是笔直的白杨树,忽然又看到了飞机场的跑道上有数架飞机的影子,看到了飞机,看到了翅膀,想到了飞翔,也看到了希望。

几天几夜的火车和汽车,加上战友之间的接触、磨合,我们已经不再那么陌生,说心里话,都是十八、九的青年,也不觉得累,思想也很单纯,就这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向马兰靠近。

接兵的排长保密意识很强,一直说我们隶属于兰州空军,我们的营区跟飞机场在一块儿,我们在军列上早就过了兰州,排长说快到了,我问:还要走几天?他说:你看地图就那一小段了。可还是走了三天三夜。他还说,兰州空军管得可大啦,不会太远的,快到了。可见保密对马兰来说多么重要!

新兵连急训也就两个月的时间,我和11名新兵被分配到了马兰村场站防化连。因为这时候,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打响。刚下连队每天的训练学习还是蛮紧张的,我们有幸分到了这个连队,是许多新兵梦寐以求的,因为,这个连队是空九军“硬骨头”式的先进连队。

对越自卫反击战备是非常的“一级战备”,当时叫“八机一等”战备。战备期间每天上午休息,下午训练,晚上看露天电影,一放两、三部片子,所有人员都是全副武装,荷枪实弹,枪不离身,子弹上膛,我记得子弹每人90发,也就是三个冲锋枪弹夹。每天都有南疆对越战斗的战报要在放电影前宣读,每天战报频传,极大地提振了官兵士气,连队和连队之间要唱歌、拉歌,唱的多是军歌,好是热烈,积极勇敢,阳刚向上。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胡耀邦总书记的题词“国威、军威、看西南”。还有一次宣读战报的题目是“中国佬比美国佬还狠”。

我的父亲是个黑大汉,身材魁梧,是一名火车司机。1979年3月驰援南疆,期间跑军列,最远到达凭祥、南宁和友谊关,南下时拉的是坦克、火炮,北上时拉的多是伤员和物资,伤员绝大多数伤员都是年龄不大的新兵。父亲是一位性格外向非常开朗的人,在给我的来信中,他说:你在大西北保卫祖国,我在广西自卫还击战中做贡献,我们父子俩也可谓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马兰、妖魔山都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不能忘怀的地方。马兰,一年四季,气候昼夜温差较大,用老百姓的话说“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冬季气温都在零下30—40度,而且一天两场风天天准时刮,风过一层沙,即使不开窗户,地面上也是一层细沙,需要随时请扫。有时狂沙漫舞,风大到让你站不住,那种状态令人恐慌,心生对大自然的敬畏,感觉自己特别渺小,那个时候也是最想家的时候。

在新疆风要是刮起来,会让你无比震惊,10米之外看不清人,小小的沙粒打在脸上生疼,天总是灰蒙蒙的。好在马兰通过几十万官兵多年来的建设,在我们到来的时候,变化非常大,特别是马兰村场站。我们说: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一辈辈马兰人,一茬茬防化兵,为场站的绿化和营建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也成为了这片荒漠变绿洲的建造者和见证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里面有太多的辛酸和煎熬,看着这一路走来的路,一路的风景,一路的故事,变得更加精彩,你一定会进入梦境般的遐想,特别是在夜间紧握钢枪上岗的时候,望着白杨树映在那皎白的月光中,有谁不曾在漫漫黑夜留下过既兴奋又心酸的泪水?

远离家乡不胜唏嘘,春花秋实终将他乡变故乡。这就是马兰人创造的丰功伟绩,这片热烈的沙海会记住你们,这片沙漠会感谢你们......

(三)

马兰村场站防化连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和传统的先进连队,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连队。1964年这个连队第一次参加了核试验任务,也就是第一颗地面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个连队是1957年5月在沈阳空军组建,在沈阳十年,1966年在北京支左。1967年4月这个连队奉空军司令部命令,从辽河之畔来到了天山脚下的马兰村场站,直属空军,后由兰州空军代管,由21试验训练基地后勤保障。1976年由空九军直接领导,乌鲁木齐空军指挥所代管。1981年8月13日进驻乌鲁木齐,与乌鲁木齐空军指挥所直属防化连合并,扎营在妖魔山下。

从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次空中爆炸氢弹开始,这个连就担负起19次空爆核试验中取样飞机测试洗消任务。

多年来,我想起防化连是那样的伟大、神圣。无论在马兰还是调防在妖魔山下,以至于我当时并没有完全地了解她、认识她。因为我们在部队当兵说是四年时光,却也很短暂,没有更多地熟悉这个连队的历史,更多的是后来学习、交流以及个人的感悟。

马兰村场站防化连是一个先进、光荣,又特别能战斗的连队。说她先进,是因为她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1965年就荣获国防部授予的技术革新奖状,1979年被空军批准为“硬骨头六连”式的连队,荣立了集体三等功,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党组织;1978年9月20日《空军报》以增刊整版的形式报道了防化连的先进事迹,号召全空军指战员向马兰村场站防化连学习。

说她先进,是多年来这个连队涌现出了学雷锋标兵、技术标兵和先进个人达60多名。继任防化连指导员王怀道、连长单作志曾代表防化连参加了全国空军先进连队代表大会,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邓小平、叶剑英和汪东兴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说她先进,更多的是她有着光荣的传统和积极向上的传承基因。这种基因是这个连队以“硬骨头六连”为榜样,培养过硬作风的先进基因、光荣基因。她秉承了硬六连的三股劲,即: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坚持到底的后劲和百折不饶的韧劲,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扎根于干部战士的骨子里。

说她先进,更重要和更真实的是这个连队每年都参加核试验任务,担负对爆炸后蘑菇云穿云取样飞机的侦察、洗消任务。这么多年来,为了科学试验,受照射、吃沾染、心甘情愿。这就是这个连防化兵最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是具有“逆行者”的精神和不负韶华,勇于追梦,不怕牺牲的精神。

说实话,当兵非常辛苦,训练每天摸爬滚打,脱皮掉肉是小事,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不当兵也后悔,因为在你的人生旅途中,缺少了一大块受锻炼的机遇和经历。

过硬作风,需要在艰苦环境中磨练。防化连最光荣艰巨的任务是在执行核试验任务的关键时刻,培养奋不顾身的革命斗志。要完成任务,就要受到放射性照射,每一次的参试和洗消都考验和锤炼着每一名防化兵的作风、意志和信念。

写到这里,我感到了愧疚,也感到遗憾。虽说我是一名防化连的兵,但在马兰大多时间是做文书工作,还被借调到招待所帮忙。最遗憾的是四年从军过程中,遇到了两次执行核爆炸任务的机会。一次是1979年的9月空爆的氢弹没有爆炸,任务中断;一次是1980年10月16日氢弹空爆成功爆炸,我本人没能直接参加任务,因为当时来马兰场站的空军首长和科技工作人员较多,招待所需要人手,我被抽调到招待所当了两个多月的招待员。在招待所就是拖地板,打扫卫生和值班,并且管理着两处首长房间。这期间,曾往返于马兰村场站到爆区的开屏小飞机场三次,都是乘坐伊尔—16苏式双引擎飞机往返的,主要是运送备品和军需物资、被褥等。使我遗憾的是,作为一名防化兵,没有经过更多的专业训练和技能操作。我想说的是到防化连,我也曾有过思想波动和想法,想开汽车,想学点技术,想能发挥自己的长处,都未能如愿。

我记得,驾驶伊尔飞机的是我国第二代女飞行员,再加一名男空中机械师。三名女飞行员英姿飒爽,平易近人,机长姓曹,年龄稍大些,让人好是羡慕,好生敬佩。所以,我当时就有些自惭形秽,甚至有些许失落,你想想作为一名防化兵,一名七尺男儿,没有到最前线去,没有参加洗消任务,反而在招待所打杂,直至今日也无法释怀,也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遗憾。

虽然四十年过去了,但我要特别感谢同班的战友李保民同志,是他给我提供了刊有“硬骨头”式先进连队事迹的《空军报》,其中详细介绍了防化连许多感人的故事,牛新轩和方维娃洗消飞机发动机,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

我们二排四班是洗消班,当时分来了三名新战士,李保民、梁爱军和我,班长高潮是陕西人,副班长彭宏是河北人,有老战士乔军劳、何光明和齐国英,我们排长姚志龙,是防化连最后一任指导员。他是个爱唱歌的人,歌子唱得好,又教得好,他教唱的《送别》、《怒潮》电影里的插曲,现在我依然能哼唱出来。想起当时我们班的训练也是蛮有意思的,作为洗消兵,每天的专业训练就是车上车下,练习放收水管子,从洗消车上取下水管边跑边放,回收的时候边跑边卷,要的就是速度,训练时是一身土,一身汗的,这活主要看体力,没太多技术含量,熟能生巧;另外就是喷射水枪,要稳、准、狠;防毒面具的适应性训练和穿戴要的是快速、准确和到位。

从招待所回到连队,我便接受了文书工作,同时,还兼任军械员和仓库保管员,这样对防化连应有的作用有了了解,知道的也就更多了一些。

我想说防化连还是一个机械化程度相当高的连队。从装备上来说,全连当时配备的是苏式冲锋枪和国产自动、半自动步枪,在当时那个年代已经很先进了,单从数字上也可以说明,有冲锋枪59支,半自动和全自动步枪22支,连首长都是64和59式手枪。装备车辆是北京五座和八座侦察汽车,还有防化修理化验工程车、洗消水车、喷洒车,以及淋浴汽车和运输车,这些都是专门量身订制的。特别是两个连队合并后,汽车装备总量达到了30多辆,外出训练、拉练尽显威风。这样的装备配置在八十年代可以说达到了较高程度的机械化水平。

文书工作简单机械,收发信件,分发报纸,更多的是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电话不断,每天很忙,我印象深刻的是每每把报纸和家书送到战友手中时,会收获任务完成了的喜悦,能理解战友的渴望眼神,有同战友企盼收到家乡音讯的快乐,也有战友对我的信任。文书工作能及时准确到位很重要,我就住在电话室,白天黑夜连轴转,没有休息天和节假日,特别是节假日、星期天,连部电话就更多些,大多都是老乡打来的电话,为此做出点牺牲我内心感到无比欣慰。

(四)

说马兰防化连不能不说马兰防化连的第一任连长和指导员,他们带着黑土地的泥香,从辽河河畔,带领部队来到了戈壁滩,进驻马兰村场站。连长王洪林,1956年入伍,河南人,1971年底奉命调到空十一军,离开了马兰防化连,后任西安西航站站长。老连长回忆的马兰防化连《忆往昔峥嵘岁月》,真实详细地记录了这个连的诞生和成长,奉为防化连珍贵的传家宝。指导员张干青,1956年入伍,湖南人,后任技侦九团政委,这个团是1968年新成立的技侦部队,驻地在兰州,军改后所有技侦部队统称战略支援部队。

马兰村场站防化连自1967年进疆到1980年,经历了五任连长、四任指导员,从王洪林、张干青两位首长开始带领全体官兵,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共参加了17次核试验任务,洗消取样飞机50架,获取侦查洗消数据4000多组,保障了3200余人次的放射性剂量检测和洗消任务的顺利完成。

防化连战友2016年5月14日第一次聚会在山西大同,2018年5月12日第二次相聚在陕西渭南,,两次相聚,时间虽短,但却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在渭南我荣幸地见到了王洪林老连长和多位老前辈,甚是高兴;这是历史的机遇,这都是防化连战友的大团圆,实属不易,千载难逢。

王洪林连长身材高大,浓眉大眼,满头银发,面容慈祥,精神饱满,神采奕奕,风度翩翩,风采依旧。从到会老首长的讲话和言谈举止还能看到他们当年生龙活虎、敬畏防化事业的影子;能感受到他们励志国防事业、勇当排头兵、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能想象到在他们的带领下,防化兵们不畏艰难、勇于战斗和勇于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和勇气。

战友相聚,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难得的相见,战友们握手了、拥抱了、照相了、碰杯了,在每个人的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使防化连战友们的情谊更加浓厚,更加回味无穷,更加深了革命的友谊;更重要的是又一次点燃了防化兵战友们对马兰村场站和乌指防化连的深深眷恋。

我们说马兰村场站防化连和空九军乌指防化连是一根藤上的瓜儿,也可以说是同胞兄弟,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空九军防化连是由马兰村场站防化连分出来的,一样带着黑土地、戈壁滩的精神和血脉,骨子里传承着不怕苦和勇于牺牲的基因;一样有着“硬骨头”式连队的过硬作风,分也好,合也好,为的是传承和壮大,为的是国防和军队,为的是防化兵受锻炼,长才干。一路走来的是传承和壮大,一路追逐的是国防和军队建设,一路锤炼的是防化兵过硬的作风和长才干的革命精神!

马兰、九军防化连的根是相同的,血脉是相融的,使命和坚强的革命意志是崇高的、一致的。

历史的机遇总是眷顾有心之人,我两次见到陈书昌连长,第一次在大同,再一次是陕西渭南。同张树荣、王玉华老战友也有过多次联系,他们书写的《回忆马兰防化连》等文章我看过多篇,苦于在部队学习生活的时间太短,对防化连连史了解的不多,吸收和消化的故事太少,体验和感受不深,我每每想起就要翻翻看看《从军路上》、《我想念的马兰》、《难以忘怀的岁月》等文章,都在深深的影响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使我的思绪常常回到那个年代,就有一种想说出来,想写出来的冲动,这样一个英雄的连队,对我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影响很大,苦于水平有限,几次提笔,几次搁笔,反复修改,一直未能成篇。

这个连队最重要的任务是,配合有关单位对穿越核爆炸蘑菇云取样飞机的核沾染程度进行侦察、测量、洗消;按照核爆指挥部安排,对核爆区的有关路段放射性沾染进行侦察、测量;对核爆炸后蘑菇烟云的方位、高度及变化进行快速抓测,准确记录;对参试有关人员进行身体沾染剂量的检查、洗消。对取样器取样数据进行处理记录,对取样飞机进行全面洗消。

防化连进驻时,马兰场站还处在建站初期,生活、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官兵们在帐篷和半地下的“地窝子”里就住了两、三年,连队除养猪、开荒种菜以外,还是场站绿化、修路、修机库、修地下工事等的主力连队,仅修建营房面积就达4500平方米,为马兰村场站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们说马兰村场站防化连是一个特殊的连队,是为核试验特编的一个连队,因为空军的建制上一个军就编制一个防化连,而空九军除军直属有一个防化连,在马兰村场站还有一个,这就是它的特殊性、重要性之所在。

我们说马兰村场站防化连又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连队,是因为她的任务决定了她的性质,可以肯定地说,她是在实战中接受考验和挑战的一个连队。

我们说马兰村场站防化连在24年的战斗岁月中,是一茬茬防化兵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人生旅程中最壮丽的青春之歌。

随着我国大气层核试验的结束,这个英雄的连队也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而她的战斗历程,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马兰村场站、马兰核试验基地,却深深地镌刻在一代代马兰军人的脑海里,也是防化兵一生引以骄傲和自豪的。

(五)

我想说,许多事情都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中了,但是,总有一些难忘的事情时时浮现在脑海里,就像发生在昨天。马兰村场站防化连的官兵和战友们是不会忘记训练演习的情景,是不会忘记洗消作业时紧张的心情,是不会忘记为祖国国防事业奋斗过的青春岁月。

我仰慕的陈书昌连长是1969年初入伍的,1976年组建空九军直属防化连时,他离开马兰,任空九军防化连副连长,后晋升为连长、军作训处参谋。据陈连长回忆,马兰村场站初建时,生活设施极为简陋,住的是地窝子,冬季烧炭炉取暖,戈壁滩温差大,夜里冷得很。每天连队既要进行强度很大的防化专业训练,又要担负场站分配的夜间弹药库、机场站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任务。

在那艰苦的岁月,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官兵们工作热情积极高涨,不怕苦不怕累,没有畏惧情绪,每一次光荣艰巨的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出色。

陈书昌连长参加了1974年的那次低空氢弹核试验。他深知执行任务不仅艰苦还有风险,因此,执行任务时要全副武装,穿着厚厚的帆布防尘服、戴着密不透风的防尘面具。准备工作的重头戏就是体能训练,每次长跑训练完毕,官兵的全身衣服都湿透了,像是从水中捞出来似的,每个人的防尘服内积存的汗水都会倒出很多。由于戴着防尘面具长时间训练,不少同志的耳朵都磨破渗出了血,即使这样,没有一个同志退缩,仍然顽强坚持着,直至任务的圆满完成。

陈连长和官兵们对参与这次核试验任务印象颇深,终身难忘,不仅仅是战前训练,最关键是近距离的接触爆心进行侦检作业。1974年6月17日,陈连长随侦察组乘北京吉普车在距离爆心约20多公里处待命,与此同时,观察组选址架起了观察仪,淋浴洗消组在指定地点开设了洗消检查站。“零时”(指爆炸时)前,核爆指挥部架设的高音喇叭,每隔一段时间就播放着起爆的有关情况及临战人员注意事项。接近“零时”一分钟,指挥部通过大喇叭播音,要求每一位进入现场的人员都要戴上高倍黑色眼镜和耳塞,以防光辐射和冲击波声音的伤害。

“零时”一到,一道闪光划破万里长空,天空中出现太阳似的火球,闪闪发光,并逐渐上升变成银灰色渐渐暗下来,又过一会儿,远处传来隆隆巨响,好似春雷滚过大地,火球温度骤然下降,它吞食了周围大量尘土和沙石,使之熔化成棕褐色的烟云。烟云继续上升增大,升到几十公里以上的高空中,就如一个硕大无比的蘑菇,抬头望去,欣喜若狂。这时从马兰机场起飞的歼六取样飞机飞过头顶,依次穿越蘑菇云。侦察组也在起爆十多分钟后乘着装有辐射测量仪的吉普车按预先设定的线路向爆心冲去。当测量仪器中发出密集的提示响声,仪表针指向0.5伦刻度时,这就到达了沾染边界,司机当即停车,从事侦察的同志下车,用穿有铁杆的小红旗插在地面上进行标志,以后每前进100米都要插上侦察标志。

这一次,陈连长亲眼见到爆区各种效应物遭到损坏的情景,倒塌的房屋和正在燃烧的木头、电线杆,各种损坏严重的预先布置的测量装置,还有地面上的尘土和沙石以及爆后的溶渣被冲击波抛向周围,使行进道路异常松软,此时就像是闯入了看不见的“刀山火海”和听不见的“枪林弹雨”中。越往爆心前进,沾染程度越高。参加过核爆的防化兵战友们,可谓是当的是硬兵,练的是硬活儿,干的是硬任务。

(六)

常言道,兵怂怂一个,将强强一群。防化连是一个有着过硬作风的连队,同时又是一个,人才辈出的连队,是防化连多年来严格要求、长期培养形成的优良作风,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和影响力。防化连官兵忠诚团结,干部带头,率先垂范,从防化连走出来的干部都是好样的,艰难困苦可以锻炼人,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坚定人的信念。

防化连不论是在当年的黑土地,还是在后来的戈壁滩和妖魔山,始终保持着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就是防化连精神,它从东北大地转战到西北大漠,正是这种精神造就出了——空军“硬骨头六连式”的英雄连队。

被空军命名的这个先进,我也是得到这一殊荣的一员。现在想来仍然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因为我在防化连当防化兵也就一年多的时间,荣立了集体三等功,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奖励登记表批准的时间是1980年3月15日,上级批示是乌鲁木齐军区空军指挥所政治部,上报单位是空军马兰村场站政治处,其内容为:建议给“防化连全连记集体三等功”。当时我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高兴之余,我渐渐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想的更多的是这个连的集体荣誉,是马兰村场站防化连一茬茬防化兵都应该得到的殊荣,是一茬茬防化兵用汗水和泪水浇灌而成的,是防化连全体官兵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完美诠释,是过硬的作风和勇于拼搏的结晶。

这份荣誉是沉甸甸的,是难以用更多的语言和华丽的词藻表达的。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它确实是干出来的,也是拼出来的。

我想到,由新兵连到防化连,我们一起参军的战友,感到很受拘束,新兵嘛,大话不敢说,只能悄悄地说,整齐干净的床上不敢坐,只能坐在马扎上。每个班的内务都整齐划一,枪支、水壶、挂包摆放一条线,被子整得就像豆腐块,有棱有角,方方正正;不管你到哪一个班,都能感到,这是严格要求、训练出来的,是平时一点一滴养成的良好素质,也是“硬骨头”作风的充分体现。

我想到,我是常纪洲指导员接来的兵,常指导员是一位既严厉又慈祥的人,严肃多于活泼。我在招待所借用期间,有一天看电影散场时,正巧碰到指导员,我立即向他行了举手礼,当时他说:“城市兵,个子大,怕吃苦,能有出息?”,这句话儿,在我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想起,当时我面红耳赤,很是尴尬和茫然,常指导员怎么这样看待城市兵呢?难以理解,事后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指导员说话的语气虽然重了点,直了点,但是很有道理,你是防化连的兵,却到招待所打扫卫生,风吹不着,雨淋不到,干招待工作能有什么出息?我想也是,在招待所的日子里,与家里通信我就没有提及此事,也是个人的虚荣心作祟,通过这件事,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在部队干出点什么,起码要干出个样子来。

我很感激老指导员,他的话儿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并激励和鞭策着我,无论干什么,我都非常的用心和努力。多年以后,我想起常纪洲指导员,都是那样让人尊敬,那样让人难以忘记,因为他是一位爱兵如子的人。

我想到,在马兰防化连时,我们的副指导员王桂新,河北涿鹿人,他英俊潇洒,很有才气,而且坦诚。他书写的毛笔字苍劲有力,令人艳羡,至今我还珍藏着他给我写的墨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字幅,还有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一本是《雷锋的故事》,直到现在我都珍藏着。每每想到这些,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有很大的成分就是从那时起我对书法产生了兴趣,不能不说是在副指导员的影响下开始的,也算是启蒙吧!

我喜欢写字,谈不上书法,其实我更喜欢看别人写字,也可以说是欣赏字。我记忆中,指导员柏玉家的钢笔草体、连长金学文的硬笔隶书、齐金星排长的方块美体字和杨生福、邓兴国的美术字都是很漂亮的,都是潇潇洒洒,颇具神采和功力的。我理解写字是一件认真的事,一个人的字就是他的精神面貌,懦弱果敢彰显无疑。字如其人,字里能欣赏到韵味和笔力的迥劲,字里有着一个人的气质和胸怀。

而对书法产生浓厚兴趣,对我具有影响力的人,则是乌空指司令部副参谋长季加森,也是我入党的谈话人。记得是1982年6月份,指导员柏玉家通知我,要进行预备党员入党谈话,要求我做些准备,看看党章,背背党的性质、义务、权利、誓词,以及注意事项等,我怀着不安和激动的心情,在通信员引导下到了副参谋长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会客厅墙上的“报国”两个楷体书法大字,深深地震撼了我;季副参谋长问我为什么要入党,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精忠报国”,他听后哈哈大笑,说:好样的!跟我一样,我们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就是要忠于党,忠于人民,报效祖国。离开首长家,“报国”两个大字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不仅在精神层面给予了我有力支撑,自此书法也成了我的业余爱好。

我想到,对邮票产生兴趣,是与我所从事的文书工作分不开的。每天收到战友家乡的来信,信封上五颜六色、内容丰富的邮票吸引着我,使我产生了浓浓的情愫,集邮既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还能给予你精神的享受。

我记得很清楚,一排长武佃章有一段时间总是跟我打听家乡的来信,训练一结束,就到连部值班室找我,问有没有他的信件,我很留心,一天终于见到武排长的家信,我第一时间送到他的手中,他非常激动也很开心,我也很兴奋,兴奋的是为排长做了点小事,同时看到信封上的邮票是一只栩栩如生,金丝可见的猴子,我特别喜欢,张口对排长表达了心意,排长二话没说,连信封一块给了我,我将信封放入水中泡了泡,小心翼翼揭下了邮票,品相很好,被我珍藏至今。现在看当时与信封一起存下来其意义更深,价值更高,揭下邮票的一个小小举动给我留下了些许的遗憾,至今懊悔不已。

我很是珍惜这枚邮票,虽然后来也有了未盖销的猴票,确远不如这枚邮票更有实际意义。一枚小小的邮票,方寸之间连着我和排长的战友情谊,更多的则是信任和多年来的想念,这是其他邮品和金钱所不及的。从这枚猴票开始,我对集邮的爱好,可以说一发不可收......

话说到这里,还是得说,在防化连有的是防化连精神,其影响力你细细品味是源远流长的,防化连官兵的友爱和情谊是真挚的,是极其深厚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感召和影响,是对理想和前程的定位,是锻炼胸怀大志的大熔炉。

我不能自豪地说我是一名合格的兵,但我可以自豪地讲,防化连的精神和防化兵战友们给予了我太多太多的激励、鼓舞和鞭策。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没有亲历过的事情是有局限性的,陈连长回忆的参加核试验任务只是防化连多年来参加核试验任务的一个缩影,是历史的真实再现,生动感人,可歌可泣。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有句很经典的话——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防化连的战友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风俗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语言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个性。记得刚下连队,就赶上一次重体力劳动,挖储存航油油罐的大沟,体力消耗较大,我身体单薄,有些力不从心,如果碰到风沙天气,每个人都是灰头土脸的,又渴又累,饥肠辘辘,可我们班新兵梁爱军和李保民却干劲十足,一看就是经受过锻炼的,着实令我羡慕。时到晌午听排长姚志龙对高潮班长说:再加把劲,干完这点活,不干完,不准吃饭。并用陕西方言说,今天中午吃“洋芋”。我一听很高兴,终于可以吃上“鱼”了,没想到吃饭的时候,看到的不是“鱼”,所谓的“洋芋”,就是土豆,学名马铃薯,当时我懊恼极了,我参军前几乎天天吃,手拿着洋芋,慢慢吃着,感觉也挺好吃的,尽品出了家的味道,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不由湿润了双眼。

我们边疆部队的伙食还是蛮好的,大米、白面、牛羊肉,还有牛奶,更多的是博斯腾湖的五道鱼和鲫鱼,在当时是很便宜的,我听司务长说过,维族大爷一小毛驴车的鱼,都是按条卖,5分钱一条,全部买下也就5元钱。在新疆买称重的东西都是按公斤或克计量的。我们调防到乌鲁木齐后,周日休息一般要到市里去转转,最想吃的还是红柳木串的羊肉大串。比较热闹的街区,一排一排的摊位,都是新鲜的正宗货,一角钱一串,来两串羊肉串,加上一个白面花卷,或来一块烤馕饼,再来一碗羊奶,吃得饱饱的,当然在外面吃饭的机会很少,时间充足的话一定会赶回连队吃饭的。再有,我印象较深的就是街上卖刀、匕首、葡萄干、民族服饰的摊位比较多,街市繁华热闹。湖南人爱吃辣子、大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可我就喜欢连队炊事班做的新疆手抓饭和大盘鸡,现在想起来呀,都是有滋有味的。

《防化兵最光荣》这幅书法篆字,是2018年防化连战友陕西渭南聚会时,常纪洲指导员书写的,并送给了我,当时很激动,我想为什么要写“最光荣”,为什么要用这个“最”字。我顿悟的时候不是拿到这幅字的时候,而是我写“我想说说心里话儿”的时候,忽然感悟到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意思是不断追求,不要停止。没有“最”也就没有极限,没有达到顶端;只有“更”说得是还有发展的余地,而一个“最”字则到了顶峰。

联想加思考,我终于明白了“防化兵最光荣”,更准确地说“空军马兰村场站防化连的防化兵最光荣”。因为,她和这个连队所承载的历史任务——核试验任务,是和祖国国防力量的强大联系在一起的;是和这个连防化兵不怕牺牲的精神联系在一起的。那么这个“最”字就显得格外重要,格外地贴切,又是那样格外地耀眼,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是防化连精神的真实写照。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马兰防化连所承担的工作,主要是参加核爆取样侦察和测试,清除飞机发动机和取样器的放射性沾染,对身体的伤害是人所共知的,但是作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而防化连防化兵战士们表现更加突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传承始终,令人赞叹不已!

每次执行任务,清除沾染做物理洗消工作需要40天左右,每天工作四个小时,这段时间防化兵都要同射线打交道,每时每刻都承载着射线的穿透和侵害,每一天都在接受信念和意志的考验。

马兰防化连的防化兵像茫茫沙海,坦荡无私地敞露着胸怀,不怕风吹雨打;像那潺潺流淌的天山清泉,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青春和年华;是那样的波澜不惊,平静如水。

啊!光荣的防化兵。在人生的征途上,走的是那样的坚定和踏实,奋斗的是那样的自豪和满足。因为,我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追求,有着勇于进取,勇于牺牲的精神支撑......

保尔.柯察金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我们说马兰村场站防化连的防化兵的追求和信念、希望和向往,有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爱,有着对崇高事业的爱。这爱是无私的,这爱是无悔的,这爱是壮丽的,这爱更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