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语言”对小学生语言学习的不良影响
浅谈“网络语言”对小学生语言学习的不良影响
作者:石向楠
【摘要】“网络语言”随着网络化的不断发展,逐渐被大众熟知和使用,已经成为语言学习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网络语言”新奇有趣、不受约束的特点,满足了他们猎奇求异、追逐个性的心里。“网络语言”毕竟不算正规的语言,小学生大量接触模仿“网络语言”,势必会影响到自身的语言表达。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分析小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对语言学习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而探讨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网络语言 语言学习 正规化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的语言运用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并提出学生要“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的要求。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扎根育苗”阶段,驾驭语言能力差、分辨力弱,很容易被“网络语言”中独特的字词语法影响,进行盲目模仿,形成学习和生活中的语言问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帮助学生抵御“网络语言”中的不良影响,培养正规的语言意识,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一、“网络语言”干扰小学生说好普通话
在语言学习的初期,小学生听到的、学到的最直接的是所处生长环境中的“方言”,大家的发音方式、说话习惯都带着很强的地域特色,这也是学习普通话要克服的第一道难关。随着“5G”时代的来临,这第一道“关卡”变得越来越多。各地方言开始打破地域的限制,大量充斥在手机网络中,随着“短视频”的走红,涌现在小学生面前,类似“差劲儿”“你瞅啥”“怪得劲”“巴适得很”“扑街”“瘪三”等方言俚语已经被小学生频频使用在口语交际中,因为发音有趣、表达新颖,吸引着小学生争相模仿,成为一种潮流。而这些方言词汇的使用,往往是为了娱乐和消遣,其中富含地域特色的腔调发音,与普通话有着较大差异,却更容易被接受和模仿。学生听得越多,模仿得越多,就越容易说不准普通话,引起表达分歧,造成沟通不便。同时各地方言中存在的大量的“俗语脏话”,对小学生文明表达产生的影响更是恶劣。
要克服方言的影响,需要老师和家长不断地提高学生对使用普通话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要加大汉语拼音的学习力度,汉语拼音的学习本质上是通过对“听”到的内容进行模仿,经过大量的练习就可以纠正错误的发音。在语言学习的初期,要不断训练和强化正确的拼音读法,尤其是方言特点鲜明的地区,更要注重前、后鼻音、平舌、翘舌等易混淆的发音训练,削弱方言发音的影响。另一方面大人们要以身作则,在带孩子进行网络上娱乐消遣的同时,多选择一些主流和官方媒体,避免让小学生接触到那些充满低级庸俗趣味的音像作品。要在更多的场合提高普通话的使用频率,减少对小学生的语言学习的干扰,给学生营健康和谐的语音环境。此外也要注意外语学习的发音对汉语拼音产生的影响,在学会正确的汉语拼音前,尽可能的减少对外语字母和音标的发音练习,避免学生产生混淆,影响各自的学习。
二、“网络语言”阻碍小学生理解规范字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小学生想要学好汉语,就必须先学好汉字。由于身处的语言环境影响,小学生是先学会“说话”后学会“写字”的,习惯将汉字放在熟悉的词句中去理解记忆。如果小学生接触到的词句是不规范的,就容易将其中的字义记混记错。比如小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8错”(不错)、“酱紫”(这样子)、“尼吼”(你好)、“yyds”(永远的神)、“CP”(组合)、“食面八方”、“随心所浴”等网络词汇,夹杂着数字、字母、谐音、缩写等样式,不符合汉语词组规范。还有网络聊天中经常使用的“符号文字”“表情文字”“字母文字”等“特殊词汇”不断误导小学生对汉字的准确理解。一些学生甚至为了彰显个性,在学习中“特意”模仿和使用这类网络词汇,导致组词造句中存在大量的错字别字。
汉字是包含形象、声音和词义为一体的文字,每个汉字都有着独特的含义。要帮助学生学好汉字,老师要学会“解字”。比如“人”这个字,直观形象上看就是“一个跨腿站立的小人”,人要站的稳,双脚要打开,所以下半部分的“撇”和“捺”要对称,且不能分开,寓意人要站的稳。而“人”这个字最初的形象是由人见了人之后有礼貌的样子变化来的,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因为人要讲礼貌。这样解释之后,再配合“撇”和“捺”的书写联系,加深对“人”这个字的印象,小学生就会对整个字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经过这样的学习之后,小学生提笔忘字、写错字的现象也会得到逐渐的改善。老师给学生讲解汉字的演变和字形发展的变化,本身就是一个用文字诠释文化的过程,学生感受到文字的独特魅力,才会对语言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多花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练好汉字,端正书写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小学生对文字产生了敬畏之心,才能更加认真地学习文字,然后由字到词,再到句子和文章,逐步培养起规范意识。
三、“网络语言”误导小学生写好规范句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从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作文分析来看,最容易出现“用词不当”和“病句”两大类的问题。小学生阅读量不够,词汇积累少,语感差,如果再花上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得不到正规的语法学习和训练,只顾模仿大量“词义空洞,表达浅显”的网络词汇,就很容易写出不符合逻辑规范的词语和句子。具体表现为:用“贼”、“超”、“巨”等方言化的形容词代替“很”和“非常”;用“牛逼”“我去”来表达感叹;用“表情包”和“字母、数字、符号组合”来交流沟通。当学生的用词变得简单化,必然削弱了他们对语言学习的思考和探索,容易思维固化变得浅薄无知。
在病句问题上,常见的用词不当、句式颠倒、句式不全等问题在网络语言中比比皆是。比如“好累啊,想睡觉!”这句话,用在朋友圈和QQ空间没什么问题,但写在作文里就是无主句。“微博”、“评论区”用烂的“奥里给”“好嗨呦”等表达语气的热词,放在作文里,就显得口语化。“母上大人私心想来,也是极好的。”这类“甄嬛体”流传在网络上娱乐可以,套用在作文里就是典型的“文白交叉”错句。还有“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我估计他一定是喜欢我的。”这类前后矛盾、重复啰嗦的网络小说中常见的病句,一定程度上也给学生起到了不好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作文语法的问题,是小学阶段甚至是更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网络语言”的影响虽然不容小觑,但归根究底还需要学生接受正规的语法教学,从“字、词、句”使用的规范学起,熟悉常用的词组搭配,了解正确的句式结构,并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词汇,进行专业的训练掌握语法规范,在大量的写作训练中积累经验。只有学生明白“如何正确的表达”才能真正抵御住“网络语言”中的不良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家庭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语言学习环境,举办各类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读书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言学习变得富有成就感。老师和家长也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语言”,在满足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拓展知识,丰富想象的同时,可以使用“网络语言”中积极健康的部分,让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