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语言文字规范化要避免走入误区(李国贵)

语言文字规范化要避免走入误区


◎   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 李国贵


语言文字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史传承和文化认同,历来都受到国家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通过普及语言文字法、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创建语言文字示范校和组织语言文字规范化竞赛等举措,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我们需要遵循规律,辩证看待,避免走入误区。

一、回顾历史,探寻语言文字发展规律

在我国历史上,有过多次重大的语言文字规范化事件。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关系尤如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一样,当语言文字不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时,就需要对语言文字进行改革,其改革办法是产生一系列符合时代要求的标准、规定或规范。每一次历史意义的语言文字规范,都在那个朝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们首先从直观的字体字形入手,通过梳理文字的发展演变,来探寻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语言文字的创造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而远古时期黄帝的史官仓颉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对语言文字作规范化处理的人。那个时候,部落融合,语言文字规范化是为适应扩大交流和生产的需要。

秦统一中原后,李斯再次整理文字,创立小篆字体,为封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秦代狱吏程邈还创造出隶书,带有明显的线条符号特征,更易于表达人类社会的丰富与复杂。

魏晋南北时期,政局动荡,导致异体俗字纷繁出现。隋唐统一之后,就有了整理异体,辨别俗讹,专讲“字样”的书。唐代标准楷书的出现,使规范的楷体固定下来。

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出现中国最早定型的印刷体宋体字,既加快了刻字速度,也使汉字字体趋向进一步的规范,宋体字逐渐成为印刷用字的主流。

新中国成立后,也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议事日程。1956年,国务院通过并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汉字的简化,为书写、识记带来方便,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各国使用汉字文献的迫切需求,在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走进家庭,走进办公室,文字被电子化、数码化。印刷还是以宋体字为主,但字体呈现出丰富多样性:一方面,科研人员把规范而艺术的字体编入打印系统;另一方面,人们追求书法艺术,再现各种字体的风韵,让文字绽放光彩。

语音的发展也经历类似的一次又一次规范统一的过程。中古汉语四声八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现进化为普通话的四声四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异读词的审音、异形词的整理,《汉语拼音方案》的出台,都为语言的规范和普通话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规范化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规范、规程和制度等)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判断规范化是否成功,关键看两个方面,一是规范化标准是否科学,二是行业秩序和社会效益是否最佳。纵观整个语言文字发展过程,每一次的演变都是一次革新,也是一次规范,它接受历史的检验。语言文字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语言文字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的历史,有传统,有继承,有创新。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一次都是量变促进质变的结果。语言文字在发展的进程中,有纷繁复杂,有异端伴随,有秩序影响,有效益损害,所以,规范化,永远在路上。

二、着眼现实,避免语言文字规范误区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拥有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多方言,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增进民族间、地区间交往交流,促进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实践中,要避免走入以下误区。

(一)片面误区

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开始,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纵观每一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主题,主要涉及普通话和规范字,如2020年“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2021年“普通话诵百年伟业,规范字写时代新篇”,于是很多人认为,语言文字规范化就是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其实,说好普通话和写好规范字也不容易。普通话不只有语音内涵,还有词汇、语法的内涵;规范字也不仅要求写出来正确,还要求笔顺规范、结体合理、布局美观。单就书面语来说,语言文字规范还有序号、标点符号、汉语拼音、年月日的正确使用,书写格式的规范等。我们使用书面语时,都要按照标准来操作。

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指使用某种语言的人所应共同遵守的语音、词汇、语法、书写等方面达到标准和典范的过程。当前说好普通话和写好规范字只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两项重要内容,语言文字规范化不局限于说好普通话和写好规范字。语言文字规范化还涉及其他领域的规范化,如书籍规范化、媒体规范化、影视规范化等。不要以为,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只是学校的事,只是广播的事,只是出版的事……唯独没有你我的事。语言文字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有文化的地方就有规范,有规范的地方就有秩序,有秩序的地方就有标准,有标准的地方就有执行。

语言文字规范化要避免片面,走向协同,需要众多个人和部门共同努力,形成人人重视、个个遵守、互相支持的格局。

(二)肤浅误区

语言文字贯穿在人们的交流活动中,贯穿在听、说、读、写里,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研究标准、规范实践、适应发展的过程,需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站在传统上,研究才深入,标准才科学。只有根基稳固,才能避免肤浅。语言文字的每一次规范,实质上都是一次发展,它遵循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这也是文化的发展规律。

我们的生活中有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滋润着我们的生活。端午节的龙舟竞赛、重阳节的登高望远、中秋节的共赏圆月,至今还是重要的民俗活动,也洋溢在现代的诗文里。现代汉语里的成语,就是古代文献中的经典语言。一篇文章有文化典故,有方言土语,我们就说这样的语言雅俗共赏。普通话和规范字里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积淀。知道文化典故,我们才不会把“破镜重圆”“举案齐眉”用在除夫妻之外的其他人身上;知道文字演变,我们才不会认为把一个字画成图画是一种独创。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也需要学习古文,了解古字,懂得一些古代文化。

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作用,加强国际交流与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三)封闭误区

语言文字规范化,最简单的要求就是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何谓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它有规定的标准,目的在于通用,规范的过程就是统一的过程。国家颁布的规定普通话规范标准的文件有《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等。在公共性、教育性、宣传性的场合,规定使用普通话。对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普通话等级要求。

推广普通话,主要是为了消除语音隔阂,以利社会交际。与人民使用的传承方言和民族语言并不矛盾,并不是要人为消灭方言和民族语言。相反,普通话还不断吸纳有表现力的方言和民族语言,甚至外来语言。第二版《现代汉语词典》就收录了1820条方言词,吴方言中的“把戏”、湘方言中的“过硬”、粤方言中的“雪糕”、闽方言中的“龙眼”等词早已进入普通话的大家庭。“香格里拉”本是藏语,意思是“心中的日月”,不管是它的本义,还是字面给人的感觉,都有一种神秘的浪漫气息。“拜拜”属英语,相信今天中国的老老少少都不反感这个舶来词,它是“再见”的意思,但它比“再见”更亲切、更自由、更活泼。我们的居民身份证有的最后一位数是“X”,那是罗马数字,“10”的意思,这个数字的引入,既保证身份证号码18位数不变,又补全了一个序数。

何谓规范字?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规范标准的汉字。《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通用规范汉字表》等文献是国家颁布的汉字规范标准。规范字包括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以及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规范字才是通用字,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招牌、广告用字,企业事业组织名称,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等情形,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写规范字的要求是不写已经淘汰的异体字、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已经废止的二简字、错别字、缺损字,只要是正规的字体,是写楷书、隶书,还是写行书,都没关系,当然有特殊要求的另当别论。作为日常教学,低学段应使用端庄易认的楷书,高学段可使用快捷易写的行书。作为艺术,不避讳繁体字、异体字和美术字,但要考虑应用场合,避免消极影响。在文物古迹,姓氏,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出版、教学、研究等情形时可以保留、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

普通话、规范字与方言、民族语言文字,是主流与支流的关系,是一般情况通用与特殊场合使用的关系。它们共同发展,相互包容。我们可以当一名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干将,同时做一个说其他语言,写其他文字的好手。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的文化体系,都是一座文化的宝库,都含有该地域该民族的精神命脉和价值观念。不是有意去隔绝,斩断,消灭,而是鼓励去研究,传承,发展。坚持语言文字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使之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才是和谐健康的语言文字生活。

语言文字规范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要避免封闭,走向开放,主流突出,多元互补。作为文化,历来都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四)静止误区

语言文字规范不是现在才有,自古有之。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语言文字规范化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到今天就完成了,就停止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文化形态。社会不断发展,就会涌现出新的事物,这时就需要用新的语言来表达。如“5G、微信、娱乐圈、物业、自助餐、美食城、购物中心”等就是近年才出现的词语,一些词汇由于旧事物的消亡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字体字形也同样会发生变化,字体字形会越来越简约,书写输入会越来越快捷。

语言文字规范化要避免静止,走向发展。发展的道路上会有不适,会有困惑,会有难题,但需要有发展意识,有人去研究,有人去推动。这是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当初电脑出现时,因文字的输入问题一时没得到解决,就有人提出文字西化,这是极左的思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给予后世无穷能量。要根植传统文化,研究的大树才枝繁叶茂,焕发生机;要筑牢规范堤坝,前进的河水才激起浪花,美丽动人。

随着新时代的开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明显提升,话语权不断扩大,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语言文字规范化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支持相关教学和科研,促进其规范、丰富和发展,这是时代要求。我们需要回顾历史,着眼现实,走向未来,这是使命所在。

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纽带,是天下华人同根同心的标志。我们要聚焦国家发展战略,抓好规范化工作,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政治、社会、文化、育人和对外交流功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古有“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的伟大实践,今有“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的千年梦想,这既是历史的回响,又是伟大的征程。